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 481家公司半年间花1500亿元买理财产品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481家公司半年间花1500亿元买理财产品!

来源:金融1号院

原创 小鱼籽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经常被视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通行做法。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可进行现金管理,但投资的产品必须符合“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的条件,这也使得未来上市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被新规拒之门外。但资管新规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过渡期至2020年底,因此,目前上市公司仍可以闲置募集资金认购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

“金融1号院”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中购买过理财产品的公司合计为481家,涉及理财产品共3182只,累计发生金额近1500亿元。

具体来看,在481家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公司为122家,创业板公司134家;其他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包括:上交所主板、科创板公司合计207家,深交所的主板上市公司18家。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主板公司,深交所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理财热情更高一些。在481家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公司合计占比为53.22%。

其中,122家中小板公司购买理财产品737个,认购合同金额为327.33亿元;134家创业板公司购买理财产品954个,认购合同金额为323.19亿元。

具体来看,上半年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的公司中按照金额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是,欧普照明、江苏国泰、隆基股份、南山铝业、北汽蓝谷、养元饮品、渤海轮渡、南钢股份、南方航空、金龙汽车。

数据来源 Wind

上半年购买的理财产品个数最多的公司分别是,江苏国泰、吉比特、恒生电子、金龙汽车、网宿科技、渤海轮渡、齐翔腾达、欧普照明、南钢股份、中国科传。

数据来源 Wind

理财目的,上市公司一般会在公告中提到:为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公司拟利用超募资金购买短期银行保本理财产品,以增加公司收益。

那么上市公司利用“闲钱”去购置理财产品“坐吃”收益,而并不是把将资金投入到公司的运营之中,是否有违公司当初上市募资的目的呢。

具体来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包括委托理财在内的对外投资,就被列为应披露的交易,并明确了披露的标准:“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10%以上,该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同时存在账面值和评估,以较高者作为计算数据。”在发生“提供财务资助”和“委托理财”等事项时,“应当以发生额作为计算标准,并按交易时的类型在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计算”。

事实上,在上市公司的理财投资中,单个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运用超募资金投资的品种为短期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某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1号院”,上市公司理财资金来源一大部分是来自于上市募集资金。比如募资要建一个生产线,建设生产线是一个逐步投入的过程,比如分3年投完。这个过程中,银行基本都会积极向上市公司营销,把账户放到银行托管,同时向上市公司卖理财。为了和银行做好授信关系,也愿意配合。所以并非是利用募集到的资金去资金空转套利。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1号院”发现也有上市公司因购买理财违规而被处罚,处罚手段多为书面警示、通报批评、监管谈话等。

“金融1号院”梳理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自2001年以来,共有35家A股上市公司因购买理财违规被监管部门处罚,其中8家为中央或地方国有企业,其余皆为民营企业。此外,被处罚的企业中,有20家为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公司。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只要不违背相关规定就无可厚非,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取一定的收益。然而,如果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并不可取,可能会把主业给荒废了。此外,理财产品也不是包赚不赔,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信托计划延期兑付、债券违约等状况,说明投资理财的风险亦不容忽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并非稳赚不赔,主要是存在资金损失风险。自从资管新政出台,监管层明确资产管理业务要打破刚性兑付,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因此没有一个理财产品是万无一失的。在经济下行压力及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一旦上市公司‘踩雷’理财产品,就会出现预期收益难以达到或损失全部利息的情况。

盘和林认为,虽然购买理财能提高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盈利点,但是这种提振作用只是短期的,并不稳定也不长久。上市公司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将购买理财产品作为现金管理手段,过度理财有可能造成公司实体业务增长在资金端缺乏助力,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可持续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锟分析称:上市公司对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应当还是要以保本为目的,有些收益就行,毕竟不是主业。如果购买产品收益过高,就偏离了现金管理本质,其实是属于金融投资的范畴了,在履行必要的投资决策程序后,上市公司当然也可以考虑,但高收益高风险,是资本市场亘古不变的定律,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必定蕴含着风险,上市公司还是要实时跟踪,完善风控措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