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豪,这名80后的长安青年企业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直想方设法从国外张罗口罩、消毒水等应急物资,不是为了高价销售获利,而是为了捐赠国内的同胞。其中一次性从俄罗斯采购回12万只口罩,捐赠给有需要的机关、群体。
一次性从俄罗斯采购回12万只口罩
2月9日晚上8点,当第一批口罩终于从广州黄埔海关顺利取到货,蔡君豪终于放下心头悬了很久的大石,这批从俄罗斯莫斯科直接发货到中国广州的口罩有12万个,经历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国内。
从年二十八晚开始,国内的口罩已经紧缺,开始出现一罩难求的局面。蔡君豪隐隐感到不对劲,他担心等社区里的老人买不到口罩,他们是易感染人群,他也预料到前线人员也十分需要口罩。他迅速电话联系海外的朋友,开始到处搜罗口罩。为了抢时间,他先全款打到朋友账户上,在莫斯科的朋友拿着现金在寒冷的天气里排队4个多小时,好不容易为他找到20万个口罩。
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口罩找到了,可是在寄出的过程中阻碍重重,莫斯科也开始严格管制口罩出口。蔡君豪急在心里,他在国内想方设法联系上当地的华人商会说明情况,通过华人商会与当地海关的反复沟通后,在扣留部分口罩后,有12万个口罩终于可以发往中国。
这批货辗转用了20多天,但当收到货件顺利出关的消息时,他仍感到十分激动:“这批口罩刚好赶在当地的禁制令前出了关口,这已经十分庆幸。”
各种形式捐赠一线及弱势群体
当晚口罩清点完毕,第二天,蔡君豪就先把1万个口罩捐赠给乌沙社区蔡屋分社,由分社发给乡亲们。捐赠的时候,他担心老人家可能也没戴口罩的意识,他跟工作人员说,一定要发到社区里老人的手里,记得多劝劝他们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随后,蔡君豪又把1.1万个口罩赠送乌沙居委会,由乌沙居委会转发到社区一线的防疫人员;5000个口罩送至镇教育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
他的口罩还联合福建、汕头等各地生产合作伙伴或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捐赠到一线医护人员和弱势群体,希望帮助到更多实际需要的人。
据介绍,蔡君豪做好事,并不是第一次,他热心公益:2014年开始,每年通过注册非营利慈善组织“同一蓝天爱心社”资助贵州的贫困学生;从2019年起,个人每年在韶关资助30个贫困学生上学。
蔡君豪是一名党员,他的微信头像右下角始终挂有一枚鲜艳的五星红旗。谈及所做的一切,他说:“捐口罩就是回馈家乡,支持政府的防疫工作,作为一个党员,应该要有这种使命。”
想方设法利用海外资源采购防疫物资
蔡君豪是长安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在疫情之下,他用实际行动彰显示了党员本色,体现着企业家应有的社会担当。
作为一名86年出生的企业家,他涉足的生意领域十分广泛:手机代理商、手机配件供应商、物流、酒业,他涉及的生意业务遍布国内外。也正因为这样的优势,他充分动用了自己的海外人脉资源和物流优势,在俄罗斯、越南、泰国等多个国家采购口罩、消毒液等抗疫物资。
疫情未退,蔡君豪经营的生意也面临不小的压力,“现在经营是挺困难的,例如物流公司三月本来要在北上广深起网试运行,但现在是不行了。希望我们众志成城,让疫情早些结束。”
但他仍然想方设法捐赠,例如84消毒液、酒精这些物资也短缺,他从国外采购了一批,本来想继续捐赠给社区前线人员,但社区的领导干部知道他的企业也面临困难,便婉拒了他“捐赠”的好意,提出直接采购这批物资。最后,蔡君豪同意以成本价卖给居委。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 通讯员 长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