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邵阳王跃平「好假的一个人」

阳光和暖,嫩芽吐绿。在邵阳县塘渡口镇白阳铺村美莎发制品有限公司的厂区内,村民王淑武将收购来头发在拉床上一丝丝扯开、理顺,按不同长度分档扎把儿。王淑武说:“在现有疫情形势下,外出打工风险大,我们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全得感谢一个人,是他创办了公司,为乡亲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王淑武口中的“这个人”,名叫王立跃,邵阳美莎发制品有限公司创办人,被人笑称为“邵阳县造‘假’第一人”。

(王立跃与外国友人在一起)

白手起家,创办当地首家档发加工厂

王立跃出生在农村,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家境清贫,但是他思维灵活、勤劳务实、敢闯敢拼。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掀起改革开放浪潮,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王立跃希望通过务农以外的另一种营生方式,改善家人生活处境,于是他跟着村里人做起了收购头发的生意。

“收头发!收头发……”1993年,王立跃开始奔走在农村街坊、理发场所收购头发,头发收购回来储备到一定量,再打包整理卖给河南人,从中赚取一点点利润。

后来,王立跃从个人独自跑村走巷,到逐步带领亲朋好友、其他村民一起干,从一人发展到数百人、数千人,分区域、分批次流动收发,大家带着梳子、镜子、杆秤到处找辫子,足迹踏遍了全国各地。

当时有人戏言:看见长发披肩女子就追的人,可能是流氓,也可能是“白羊铺人”。

慢慢地,王立跃发现,走村串户收购头发,然后卖到外地进行加工生产,不仅辛苦,利润微薄,而且始终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王立跃不甘于低层次的原材料出口,为他人“做嫁衣”,萌发了自己创办档发加工厂的念头。

1996年,王立跃在县城租地建作坊,请来河南籍发制品技术人员,建立了邵阳县第一家档发加工厂。

(工人们正在生产加工毛发制品)

艰苦创业成为邵阳地区行业“领头雁”

随着档发业务的拓展,越来越多的资源、人才和订单汇聚邵阳县,邵阳县发制品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外资的目光。

2004年,王立跃成功引进香港投资,合资创办了邵阳美莎发制品有限公司。2012年,他出资全部收购邵阳美莎发制品公司,并注册“邵阳美莎”商标,成为该公司唯一股东。

通过王立跃的艰苦创业和精心经营,邵阳美莎发制品有限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增长,成为邵阳地区发制品行业“领头雁”,并在全县孵化出七、八家发制品工厂。公司现有厂房建筑面5000平方米,员工约200人,主要生产高、中、低档全人发工艺发条、毛发制品、教习头,产品主要销向南非、美国、尼日利亚等国家。当地人因此笑称王立跃为邵阳县造“假”第一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美莎企业的孵化带动下,在该县商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全县发制品事业蒸蒸日上。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美莎订单有所减少,但是通过政府帮扶、银行贴息、组织展览、国外学习等举措,发制品企业在只做外贸的基础上,尝试搭建跨境电商平台,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邵阳县委、县政府规划建立发制品产业园,现更名为中非经贸产业园,一期已建设完工,美莎公司分厂预计今年6月入驻园区。

(邵阳美莎产品远销海内外)

回馈桑梓,扶贫帮困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随着企业发展和业务增长,王立跃希望能帮助更多乡亲们解决就业问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至2012年,王立跃累计带领从事档发收购、销售、发制品生产从业人员达到8000余人,员工收入累计达2.5亿元以上,为白羊铺村民经济收入做出重大贡献。

王立跃在依法纳税的同时,大力资助公益事业,扶困济贫,出资25万余元支援本村和周边村修建水利设施和公路,出资10万余元扶养本村老人和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邓小锋 周鹏)

[责编:李珈名]

[来源:邵阳县融媒体中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