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2018年连连支付母公司连连数字完成近50亿元融资「累计融资买入」

9月3日,连连支付母公司连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连数字”)对外宣布,继上半年获光大实业和浙江赛伯乐联合投资后,再获得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博裕资本共同投资的超10亿元人民币融资,累计完成融资近50亿元。

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加快公司的全球化产业布局和优秀人才招募,推动全球跨境贸易的生态构建,在加大前沿技术研发投入的基础上,重点支持连连支付的海外扩张和以跨境支付为核心的全球新资金网络的建设,为全球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

跨境支付市场有巨大潜力

本次融资的投资方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专注于科技/传媒、医疗健康、消费品/服务、工业科技四个方向的投资机遇。13年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了500余家企业。

博裕资本是专注大中华地区领先的私募投资公司,致力于为顶尖企业家和企业提供资本和战略支持。光大实业是金融央企中国光大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为光大集团的实业经营和产业投资平台。浙江赛伯乐是近年来在高新科技及FinTech领域进行战略布局的一家知名创投机构,在美国硅谷、洛杉矶等地投资50多家国际化创新企业。

观察金融科技领域投资逻辑,庞大的市场规模、高速的成长空间、卓越的管理团队成为重要因素。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0.36万亿元人民币,市场体量领跑全球。

国内跨境支付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商务部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7.79万亿元。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远高于传统进出口贸易,迅猛的发展势头、广阔的增长空间为跨境支付市场铺开了一片蓝海。

以支付为核心而衍生出的金融科技服务需求在近年来不断加大,供给侧改革、传统经济转型等政策不断地催生着金融科技进一步深入到全产业链服务之中,“一带一路”倡议也为跨境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布局科学、业务规划清晰的企业得以实现较快速发展。以连连数字为例,从业务布局来看,一方面通过充分发挥在技术、产品、合规方面的优势,依托20多个垂直行业,不断输出“支付 ”创新业务和金融科技能力,使得连连支付在中国To B端支付服务领域逐渐稳定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早试点跨境业务的支付机构之一,连连支付在创立伊始就开启国际化战略,并把跨境支付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方向。

此外,连连数字拥有一支同时具备本土特质和全球化视野的优秀管理团队。公司董事、连连支付CEO潘国栋,在加入连连支付之前,先后供职于阿里巴巴、支付宝,深谙电子商务、支付与金融科技等领域。

“支付 ”冲破行业壁垒

随着国家收紧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230多家持牌机构已然是各方追捧的“香饽饽”,那么,在这些持牌机构中,拥有跨境支付业务试点资质的35家支付机构则显得更为稀缺。

据公开资料显示,连连支付成立于2003年,自创立伊始推出的“支付 ”战略,向行业输出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支付业务,而是围绕商户场景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支付为核心基点,输出其创新业务。

所谓“支付 ”可以理解为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打造出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延伸服务产品,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务,例如大数据智能风控、反洗钱监控、账户体系、供应链金融、分期支付、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区块链等。

早在2013年,连连支付在义乌试点跨境支付业务。经过4年多积累,已在跨境支付市场这片新蓝海逐渐奠定了行业地位,在满足30万跨境出口电商卖家国际收款需求的同时,连连支付也为卖家汇聚了集收款、付款、多店铺统一管理、VAT缴纳等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并尝试探索通过数据积累,联合银行与持牌机构为企业授信进行融资贷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快卖家资金周转效率。在这其中,支付仅仅作为其最为底层的核心基础服务,起到业务支撑性的作用,而“支付 ”所带来的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如今,To C端的支付市场已趋于成熟,更多的机会涌现在To B端。通过对B端企业金融科技服务的升级,有助于支付机构加深护城河,提升竞争力。同时,以支付为核心配合周边服务打造出适合于每个垂直行业的专属产业链服务闭环,服务于生态内的企业,这也将是数字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

连连支付CEO潘国栋说,截至2018年6月,连连支付历史总计交易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近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9%。单跨境支付业务一项,在2018上半年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累计服务了中国30万跨境出口电商卖家。同时,连连数字在美国、英国、香港等地分别设立持牌金融公司,服务全球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新资金网络已初现雏形。

从国内扩张到全球,从移动支付扩张到跨境支付,从支付又扩张到金融科技,进而打造全球新资金网络和生态构建,未来,“出海”将成为连连支付开拓新市场机遇的核心方向。

【记者】戴晓晓

【作者】 戴晓晓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深圳市~南方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