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的“广东经验”:搭建科技监管平台

原标题: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的“广东经验”:搭建科技监管平台,实现分类分级精准化监测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如何助力金融风险监管?

随着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技术和生态的发展,金融业务得以不断突破地域限制的同时,相应的风险管控也成为一大挑战。为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金融风险防控形势,2017年,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授牌成立,并在去年入选国家首批金融科技应用试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近期从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获悉,截至目前,防控中心已对全省约1400万家工商主体进行筛查,对50余万家企业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评级,发现1500多家风险企业。防控中心成立以来,通过提前预警风险和协同处置化解,广州市地方金融风险指数从2017年底的71.6下降至2020年6月的60.66。

回顾2018年,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推出《广州市决胜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今年将是该计划的收官之年。作为全国地方政府首家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其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的“广东经验”业已沉淀三年,穿透式监管从信息采集到最后处置落地形成链条,成效和攻关难点都在显现。

穿透式、闭环式监管长征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人士指出,目前是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快速发展和升级迭代的机遇期,与金融科技领跑者合作、建设灵敏的监管科技平台已是广东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手段的新方向。

如何通过科技实现监管?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负责人李杰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第一步是全面收集企业信息,防控中心目前利用风险模型建设、舆情监测、投诉举报数据、广告监测、收集等手段实现该环节。

“结合基本工商数据、互联网公开数据、企业经营数据、政府非公开数据及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自有数据,监测预警平台可对非特定企业的工商变更异常、经营异常、立案或高风险关联、线下投诉、线上负面舆情、违法违规信息、涉诉失信纳税等风险标签,构建企业风险画像,并通过建立风险指数模型来动态监测跟踪企业风险。”李杰表示。

据了解,风险模型建设方面,目前防控中心已对上千个非法金融活动样本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七大类风险类别,包括非法外汇、非法代币、非法支付、非法期货、非法证券、非法黄金和非法集资。舆情监测方面,防控中心通过网站、微博、微信、贴吧等渠道,结合“高收益”“零风险”“保本保息”等10786 个核心关键词,实时抓取国内110 余万个采集点信息。投诉举报数据收集方面,防控中心收集信访、12345 热线数据及“金鹰投诉举报中心”小程序举报信息等数据。

防控中心内还设有全国首个省级金融广告监测中心,旨在规范从事金融业务的持牌机构广告宣传行为,打击非持牌机构违法发布金融广告。具体而言,防控中心通过视频、音频、图片自动识别和关键词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对全省25 个广播频道、44个电视频道、42 份报刊、10538 个网站以及随手拍的金融广告进行自动识别、分析、预警。

李杰特别指出,对于地方金融监管而言,分类、分级监管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对高风险业务类型、违规经营及高风险机构进行强监管,对于低风险业务类型、业务经营较为完善的机构采取相对不像高风险领域和企业的监管强度。纳入金融监管的“7+4”类机构种类多、类型繁杂、呈现的风险层次多样,科学分类、分级监管是更精准有效地进行风险监管的必要手段。

针对需要强监管的企业,防控中心会直接对接经营数据。如P2P 网贷和互联网小贷公司,客户分散且资质一般,防控中心通过非现场监管平台,采用API 接口实时对接机构经营数据,通过交叉验证机构的客户、产品、资金和基本信息,对借款人或投资者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对各类经营业务数据的实时监控,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涉众型矛盾纠纷。

此外,在技术研发方面,防控中心去年与中山大学合作,成立全国首个金融监管科技联合实验室。防控中心用金融风险防控实践经验为学术研究提供具体场景,学术研究成果则应用于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中,理论研究得到试验场景,形成互促循环。例如,在网贷风险专项整治过程中针对性地研发出网贷风险指数模型,应用于网贷风险整治工作。

数据孤岛与行政闭环堵点亟待打通

但即使有高科技赋能,如何用得好科技还是有挑战的。在经验不断沉淀、平台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李杰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坦言了目前的两大难点:一是数据孤岛亟待连通,线下情报需要补缺;二是建立行政闭环强化系统功效。

“在‘数字政府’的背景下,我省政务数据虽然已统一到一个平台管理,但由于防控中心创新性使用了市场化运作模式,不纳入政府序列进行管理,因此目前未能对接网信、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数据,不能完全释放风险监测潜力。其次,目前线上非法金融活动日益增多,金融风险随着互联网扩散迅速,但线下风险同样在积聚,一些非法金融活动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扩张。这些非法金融活动通过派传单、打电话、召开宣讲会等开展脱离互联网的线下活动,需要依靠其他途径补充线下情报。”李杰表示。

目前,防控中心已经实现地方各类交易所、在营P2P 网贷平台、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公司、私募基金5 个行业的数据对接,但具体到各行业的业务运作数据,仍未能完全实现对接。P2P、网络小贷等通过线上开展经营活动和拓展客户,信息化和互联网化水平较高,防控中心采用API 接口对接;而像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私募股权基金行业,鉴于企业信息化水平偏弱,大多数企业都无业务管理系统,且是线下开展业务,就采取线上报表报送方式进行监管数据采集分析。

李杰表示:“防控中心正在数据政府的工作框架下加大力度推进,例如企业的水电煤税费以及资金动态等数据可以反映企业的实际存续状态,涉及许多法律和隐私政策,当前暂时未能对接,也是当前推进工作机制的重点。”

在发挥系统功效方面,防控中心将其监管科技命名为“金鹰系统”,其由十六大信息化、智能化平台构成,涵盖如非法集资数据报送、风险处置管理、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快报、私募基金信息报送、网贷非现场监管等平台系统。

李杰指出,金鹰系统具有强大的监测分析能力,是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的利器。然而地方金融风险防控链条长、环节多、工序复杂,且有较高的时效性、准确性、保密性要求,单纯依靠不断提高科技实力只是“形同一条腿走路”。防控中心成立之初便面对在监管机制中不断放大金鹰系统功效的任务,着力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打通行政闭环堵点,破解金融防控工作链条不流畅的难题。

具体如何打通堵点?李杰用“构建金融风险防控的天罗地网”来总结。他表示,防控中心会进一步深化与金融监管部门、公安等的合作,将自身信息化优势和政府基层线下摸排机制相结合。广东省已建立了风险线索处置闭环管理机制,专门用于风险线索的传输和处置情况的反馈,打通了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反馈-持续监测链条。针对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频发、大案处置难的情况,防控中心目前正在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建立案件处置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加强全省案件处置工作的部署和管理,率先推动非法集资属地处置工作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有望成为另一项“广东经验”。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林芯芯 编辑:洪晓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