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专访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无处不在的金融AI

原标题:无处不在的金融AI——访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

作者:孙芙蓉

一个月前,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雷锋网联合承办,鹏城实验室、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峰会”期间,记者就金融AI问题进行了采访。

记者:不少人关注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据库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TOP100》中,中国平安以1604项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一。首先请您谈谈人工智能在平安应用到底有多广泛。

肖京:人工智能在平安集团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平安集团以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为战略目标,大的战略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金融,一个是医疗。平安科技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以“AI平台+生态”模式,赋能“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金融、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在金融方面,平安集团具有金融全牌照,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投资、资管、信托等,其中保险包含产、寿、养、健四个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有陆金所等;在医疗方面,有医保科技公司,互联网医疗有平安好医生;在智慧城市方面,有一个智慧城市公司。平安所有场景的智能化、数字化,都是在AI的支持下完成的。在金融领域,营销、风控、运营、服务等业务均通过AI得到转型升级;在医疗领域,我们打造了全流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覆盖预测防控、筛查诊断、辅助治疗、病患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广泛实地应用,并助力政府公共卫生管理;在智慧城市领域,包括安防、交通、市政、财政、市民生活、教育、养老、医疗、环保在内的21个板块,全部都可以快速地通过复制这些人工智能的技术,助力实现优政、兴业、惠民。这些例子都说明,平安的业务板块很全面,场景十分丰富。

近年来,平安着力发展数字化经营,董事长马明哲提出三先的目标:先知、先决、先行,即先了解、先决策、先行动,达到“三先”的基础就是数字化经营。目前AI在平安各个的企业经营板块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集团管控等。集团首先实现了信息化和线上化,除了底层IT系统的搭建外,还建立了完整的互联网体系,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打通,所有的业务都有自己的APP、网站并提供移动和互联网服务。平安科技2012年开始建立了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全集团17000多个机构和营业部的数据,包括自动更新、自动清洗、标准化、安全隐私等。随后组建了人工智能团队,以AI算法为核心搭建平安脑智能引擎,目前已成为全集团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引擎,广泛赋能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核心业务板块。

记者:全集团的数据集中到一个平台上,那么平安是怎样做到消费者信息保护的呢?

肖京:平安作为一家大型金融企业,属于强监管单位,非常重视数据安全,特别是客户数据的安全。集团严格按照国家和监管的相关要求从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对客户数据进行保护。我们很早就建立并不断更新和维护了一套适合我们业务场景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并成立了数据安全管理委员会。公司在法律法规、国家及行业标准、客户权益、社会责任、公司业务发展和日常经营等外部、内部两大驱动力下,建立包含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安全支撑、安全监督四个层面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以保障业务和日常经营合法合规,提升业务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技术方面,我们的安全部门也与业务部门积极配合,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对客户数据建立了从采集、传输、存储、使用、交换、销毁全生命周期的保护,确保客户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一直以来,平安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风险和AI伦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人类自治、安全可控、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的伦理准则,在数据使用、算法研发和行业应用等层面全面把控AI的潜在风险和伦理问题,同时也积极参加了各国家机构在相关领域的规范标准制定工作。

记者:请您结合金融的日常业务,详细谈谈这些底层的这个人工智能支持体系如何支持各类业务,带来了哪些便捷和不同?

肖京:以平安为例。现阶段,我们主要进行方案中台的建设。不是做技术中台,而是业务方案的中台,把技术和方案的结合抽象浓缩成方案中台组件,让前端业务可以快速组建服务机器人,将AI算法应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

核心方案架构是“平安脑”智能引擎。底层是我们的数据,平安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把17000多个机构的所有数据自动地采集、整合,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质量管理、标准化、标签化及信息安全。在此平台之上,我们对这部分数据采取严格保密管理,建立有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管理规范。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做一些标签画像,在此之上运用AI技术开发出产品平台,与业务结合建立AI解决方案,建立方案的中台,最后在前端组成各个不同场景的具体业务方案。与绝大部分平台不同,“平安脑”是一个整体方案引擎,业务与技术是相互结合的,包括底层数据平台、算法工具平台、模型产品平台、业务方案中台、前端应用方案等,形成了一系列智能化解决方案,规模化拓展AI应用的能力,全面高效赋能集团各业务单位完善智能化建设,切实产生业务价值。其中,平安的多模态身份认证,准确率高、稳定性优、适用范围广,已应用于普惠小额贷款、银行保险账户开户、门禁等多个场景,通过微表情、人脸识别等技术提升平安普惠的放贷效率,将放款时间缩短至3分钟,违约率也大幅下降;企业大数据知识图谱欧拉图谱,构建了专业的债券违约、财务造假、企业评级等多个模型,实现贷前贷中贷后、投前投中投后等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预警防控企业金融风险;平安的图像识别技术也已经在车险理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应用不仅可以在理赔早期就识别出欺诈的风险,每年减少几十亿元的风险渗透,还提升了业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记者:中国的金融业在抗击疫情中贡献很大,尤其是平安,请您谈谈平安智能化数字化能力的提升。

肖京: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高峰期,平安的AI和科技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测试,金融交出了数字金融的合格答卷。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平安的AI技术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平安的智能机器人,自动外呼居民电话,通过多轮语音对话,收集居民的健康相关资料,有效进行风险排查,减轻了武汉等地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平安的智能医疗技术,聚合了疫情相关信息,通过智能对话技术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新冠病毒相关信息,做好自我防护,纾解心理压力,并通过大数据等手段预测疫情相关发展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帮助。另外,还有自动测温、人体检测和识别等技术也对提高疫情期间的监管效率和效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平安的新冠CT影像AI,能精准地检测和分割病变区域,计算病灶部位体积以及占比,15秒出具智能分析结果,给医生定量信息辅助诊断,让医生更精准、更多维、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该系统目前已覆盖全国1500家医疗机构,共调阅14.3万个CT序列,1500万张影像,并通过印尼、美国等海外渠道落地。

近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的指导下,依托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启动了肺炎AI影像辅助诊断产品评测工作,并于近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健康云峰会上公布了评测结果。平安科技旗下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V4.10.8.4成功通过测评,被评选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优秀的产品,平安科技也被视为行业内的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标杆企业。

记者:未来平安智能化会怎样发展,为中国金融业的智能化带来哪些启示?

肖京:谈未来要回望一下我们的来路,万丈高楼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平安实现智能化的开端是互联网化,平安1998年开始做互联网,现在已建立了完整的互联网体系,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打通;其次是建立大数据平台;之后,平安开始逐步实现智能化,开展各项人工智能工作,促使AI应用逐渐落地。在人工智能能力的建设上,平安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打造基础能力,包括看、听、说和读等方面的能力。看是图像识别,平安研发了国际领先的人脸识别、微表情识别、医疗影像分析等技术,在医疗、人脸、微表情等多项图像识别比赛中获得世界第一;听是语音识别、声纹识别、情绪识别等技术;说和读是语音合成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平安在Stanford主办的Squad 2.0、GLUE等国际顶级竞赛中多次登顶,目前这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语音机器人坐席等场景。第二部分是构建专业的知识图谱,包括汽车、企业、医疗、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这是传统行业相对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最大的壁垒。第三部分是围绕业务需求,技术深度融合业务,共同构建完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可以规模化应用的智能化业务方案中台,全面覆盖金融在内的各类核心业务领域,快速有效实现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持续夯实关键技术和业务壁垒。

未来平安的智能化建设,除了上面提到的基础感知技术研发,以及知识挖掘提炼、表达、检索、推理传导等技术研发及其与机器学习技术的有效结合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研发针对实际业务痛点的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并完善人工智能方案中台的建设,从而在金融、医疗、城市组织治理等实际业务中规模化地产生更大价值。

就行业智能化而言,我们认为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中国的利好政策、产业规模、丰富场景等优势,通过自研或者引入成熟业务方案的模式,让AI技术更紧密地结合业务痛点,不断驱动技术研发迭代并完善产业智能化各场景的业务解决方案,形成强大的人工智能业务方案中台和规模化拓展应用的能力,并做好AI技术和应用的合理管控。这样,才能够使AI技术更好地赋能传统金融行业,助力其智慧化转型,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记者: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平安得到了广泛应用,待机器进一步发展,到了做得比人好的阶段,会不会导致金融行业的失业现象发生?

肖京:目前人工智能确实在平安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我们已经研发了全方位的机器人客服系统,包括线上文字客服、机器人电话客服、坐席助手、实体门店服务机器人等,比如门店的大堂经理机器人“安博士”,以及桌面型客服机器人“爱德”,为各类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尚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这意味着它只是某些方面比人强,而有些方面还差得很远,它的能力是有限定领域的;弱人工智能能够在计算、简单推理等方面完成一些任务,提升人类的工作效率,但在复杂推理决策、创造、管理、沟通交流等方面能力还远未及人类水平。所以人工智能的价值在于最大化辅助人类,而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未来阶段可能有一些简单的、风险可控的事情完全交由机器来做,但现阶段主要还是以辅助人为主。

同时,和前几次技术革命一样,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在提高社会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大量新的业务形态和工作机会,涵盖标注、培训、操作、运维、研发更新、发明创造等,同时帮助人类从重复性的简单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发挥潜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