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夫妻的“多肉王国”
“非常抗旱,半个月浇一次就可以,浇水太勤容易烂根。”
“每天晒太阳,开窗通风是必要的,休眠的时候就不要太强了。”
……
对每一个来自己大棚的顾客,王斌都热情以待,不厌其烦的讲解养护方法。虽然已经开始创业,也自称“大棚主”,但他认为自己在对待多肉的时候,还是一个“迷弟”心态。
王斌与多肉的缘分始于十年前。朋友送他一盆“黑法师”,黑紫色的叶片呈莲座状排列,酷似一朵朵盛开的莲花,高贵而神秘,王斌“一见钟情”。然而,在他的“精心养护”下,“黑法师”却越来越没精神,花头也越来越小,所幸还一直“活着”。
一年后,王斌从盆里拔出了“黑法师”,这才发现它没有根。没有根还能存活一年?生命力也太顽强了吧!王斌对多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开始在网上了解多肉植物的各类知识,买来多肉种子自己培育,边学边养,又尝试开起了华亭首家多肉经销门店,取名“爱尚多肉园艺店”。
“大棚主”王斌。
王斌发现,顾客里很多都是资深多肉爱好者,但苦于当地无货源,大多只能在网上购买,观赏性和体验感不好。“在家里栽培基本成功了,要不我们扩大规模看看?”王斌跟媳妇孙香芸商量,两人一合计,下决心关掉自家的餐饮店,专心做多肉。
去年7月,王斌在安口镇朱家坡村承包了两个大棚,培育、展示、销售多肉植物。夫妻俩也很能吃苦,吃住都在大棚里,一张小床一方小桌就满足了生活所需,大量的时间精力都用在了培育多肉和拓展市场上,仅去年半年销售额就达到15万元。
临近春节,王斌大棚里的人气跟温度一样高,每天来看花买花的人络绎不绝。马星是经朋友介绍专门来买花的,用了半个多小时,选了4盆花,消费200元。“我很喜欢养多肉,这是第一次到大棚里来选,挺满意的。”马星满载而归,还不忘加了孙香芸的微信。
“养多肉的人都有差不多的习性,只要掌握了方法,就一直想养,越养越多,所以我们有很多老客户,有一个顾客三个月买了300多盆,把阳台都摆满了。”孙香芸爱多肉、好文艺,她说顾客里大多是女性,会有共鸣,所以她主管销售。
目前大棚里有200多个品种,孙香芸根据不同的花色,配上不同风格的花盆,造型各异,相得益彰。“这几天主要在栽盆,之前装好的基本上都卖空了。”孙香芸指给我们看标注为“已出区”的几个花架,“这些都是在朋友圈卖出去的,我回城的时候带回去。”
朋友圈已经成为孙香芸重要的销售渠道,加上直播带货,去年线上销售额占到了总额的30%。“我这算是被迫转型,好在比较成功。”孙香芸说。去年春节前她去云南进货,疫情突发,被困到了3月份,无奈之下便开始在现场线上销售,没想到卖得特别好,最后拉回来两节车厢的货。
“花卉是朝阳产业,产值高、附加值高,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栽培技巧,自产自销成本就降低了,像紫乐这个品种,叶插成功之后,长四五个头就能卖5块钱。”孙香芸说,现在已经培育了稳固的本地顾客群,还想借助在深圳做跨境电商的妹妹的力量,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多肉是我们俩共同的兴趣,能把兴趣做成事业,挺满足的。”王斌说,今年还要引进新品种,扩大规模,打响“爱尚多肉”这个品牌,踏踏实实把眼下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多肉王国”经营好。
来源:平凉日报/刘英娜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来源: 平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