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桥断了打一成语(一个桥断了打一成语)”,今天小编就桥断了打一成语(一个桥断了打一成语)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过河拆桥是古语,出自《元史》。当时元顺帝是个昏君,听他人说起废科举的事,特别赞同。有个参政叫许有王,强烈的反对此事。为此元顺帝当众宣读废除科举的诏书时,为了羞辱他,让许有王特地跪在最前面。结束后,有人偷偷在许有王耳边说,你这是成了过河拆桥的人了,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
这是过河拆桥的出处,后来便演变为了成语,是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之意。过河拆桥,虽作成语使用,却更多被用于算计,是众多计谋的一种。
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便是过河拆桥之意。刘邦当年靠一众大臣谋得帝位,即位后却采用萧何计谋杀韩信斩彭越,毒死萧何,逼得张良只能恳求当个留侯安稳一生,这是谓过河拆桥。朱元璋在位后大肆斩杀功臣,导致人人自危,同是过河拆桥。
三十六计为古人所编,详细记载了几十个左右战争的秘诀,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颇有意蕴。那为何独独没有过河拆桥之计?这点颇有说辞,如果实在要算进去的话,至多算是败战计,有点拿不出台面。过河拆桥不被算在三十六计之中,有着编写者自己的考虑。
一是该计策有些险毒,完事了就把兄弟给踢了,转眼卖队友。作为一本入门同样是大师级别的军事指导书,这么做当然不妥。敢情是成心让人学坏?这点如果作者敢写,想必也会被骂到七窍生烟。
二来是该计策本来算是败战计,成功了便不厚道,实在不是君子所为。古人打仗为了胜利不择手段,也都是讲究一个名正言顺。过河拆桥这种纯粹是往自己身上抹黑的行为,是断断不能做出的。当然,有些“拼命三郎”似的将军除外。
过河拆桥这个成语尽是贬义,人活一世,终究要图个光明磊落。不择手段也好,总要有个良心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