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首都医科大学应亚珍:DIP技术特征具有5个“一”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个领域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让全社会对“健康经济”发展空前重视,也对健康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和相关研究,提出更多任务与挑战。 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19-20日,“第三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举行。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参加会议并发表了题为《DIP付费方式几大优势》的演讲。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

应亚珍总结了DIP技术特征的5个“一”路径:

1.一套数据信息库。根据各地的政策病案汇集整理之后形成信息数据库。某一个区开展付费方式改革,要收集相应的数据。

2.一个国家病种组合目录库(主目录、辅助目录)。

3.一套分值付费标准。病种确定完了以后,就要确定分值付费标准,病种分值的确定以及付费标准。

4.一套监管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监管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监测监管以及评价,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改进。

5.一支专家队伍。

应亚珍还总结了DIP技术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DIP自身的特点即优势与不足,任何支付方式都是完美无缺,都有其不足的,需要其他的相应付费方式补充,以及针对性相关方式的跟进。

1.分组的逻辑。DIP根据真实祝愿病例,将每个诊断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分若干组,然后穷据所有诊断和治疗方式的组合。

2.分组的要素。DIP分组所需要的数据相对简单,主要是病例中主要诊断和主要操作的组合。在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使用上,DIP只使用了ICD—10编码的前4位,损失了部分疾病信息。

3.与单病种付费的区别。几乎所有的地方的单病种付费只是选择了一部分的病种,单病种的付费缺陷在于医疗机构对医保付费标准,定额标准高,他可能愿意选择这个诊断,如果不足的时候就出去了。就出现做一个单病种付费,这个单病减少或者消失奇怪的现象出现。按病种付费,病种粗细程度和原来的单病种差不多,因为全覆盖,除了少量的按床日和项目之外,其余都要应分尽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病例是逃无可逃的,都要纳入到某一个组里面。比起单病种付费原来出现的医疗机构的应对,空间就大大缩小了,应对方法就是别的应对方法,比方说组病高套这种手段等。.分值计算方法。DIP一般采用前3年的历史费用数据,按照1:2:7的比例计算各种病种加权次均费用,前三年分别按照10%、20%、70%,越靠近当前年份权重更大,与现实的费用水平接近。

5.医保管理。

结语:按照现在的工作节奏,以国家局最后的工作安排为准,今年会布置推进这项工作今后DIP分值付费应用在各地可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特点来说,更加尊重医疗服务复杂性、不确定性内在规律,同时配套相应的监管机制精准识别付费方式所存在的漏洞,探索出各方能够容易接受,也容易理解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支付方式。

此次会议由将由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医药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

以下是全文实录:

应亚珍:很高兴参加第三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感谢郭院长的邀请。从会议主题来说是健康经济,无论是卫生还是医保、医药都涉及到健康,包括公共卫生。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DIP付费方式几大优势》。

一、研究背景:医保改革顶层设计

政策环境:2月25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也就是中发5号文,也是医保领域纲领性的文件,明确医保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发展目标,提出了1+4+2的改革框架。

1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4是医保领域的4个关键的机制,即公平适度待遇保障机制、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管用高效医保支付机制、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也是连接医疗与医保政策的纽带,医保的支付也是直接关系到卫生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行为。在《意见》当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大数据的应用,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广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医疗康复、慢性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门诊特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支付改革的框架和方向。

管理需求:根据国家医保局的安排,基于大数据按病种付费方式简称DIP。DIP是DIG支付方式改革当中平行的方式,住院付费领域里面既可以做DIG付费,也可以按照规范选择DIP付费。

DIP是基于大数据,也就是说汇集大量客观病例真实世界病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分组规则,对病例进行分组,分组完了以后,根据一定的结算规则进行付费。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分病种,病种分完了以后,每个病种都有它的分值,根据分值总量的多少,根据医保基金可分配的资金额度确定每一个单位的分级,最后医保和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

为什么可以推DIP?大家也有一个疑问,去年国家医保局颁发了国家医保局的DIP规范,推出国家级30个城市试点,地方也有自行启动的试点,大家就有一个疑惑,怎么又冒出来DIP?这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两种方式可以平行,自己选择,选择DIG还是DIP,根据自己的条件甚至自己的偏好选择。但是一个统筹区住院方式只能是一个,不是DIP就是DIG,一个统筹区不可能两个都开展。

为什么要推DIP呢?属于中国原创的支付方式,相对于DIG来说最大的特征种别更细,根据真实的病例分组,这是基本的分组的路径和原理。DIG各地分组以后种组700—800到1000组。但是DIP在广州、上海都超过了1.2万组,DIP相对来说非常细,每一组的病组分得很细节

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分这么细的话,难度是不是更难一些?分组类型是不一样的。DIG将分组的规则先定在那里,按照专家理论层面,比如说500个单元,真实的病例发生的时候,你是属于哪一个组放进去。DIG正好相反,现实是什么病例,根据分组的规则分组,也就是说和DIG的分法从这个逻辑上来说是相反的。

为什么能够实现DIP分组呢?而且在广州来看是比较系统完整运行了两年多,而且效果非常好,国内市内覆盖所有的公立医院都是对付费方式表示满意,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的呢?基于这些条件和环境,从管理需求来说,无论是医疗还是医保,精细化的管理,针对性的管理是一个现实的需求。

技术条件:从技术条件来说,相比于上个世纪中期,医院电子病例、编码系统,比如医保统一的编码系统以及医保的结算清单都统一规范了,医院的人财物医药管理系统也逐步建设,所以说基础数据质量已经逐步改善了。推荐这样的支付方式也有了基础性的条件。

实践经验:有些地方已经先行实践。比方说江苏的淮安、福建的厦门、山东的东营以及宁夏的银川,先后自行尝试探索按病种付费的做法,广州做得更系统和全面,上海也会大面积铺开。

这也是对地方的实践,既是来自于实践,也是被实践所验证了的,可实施、可行的有效的付费方式。

从专家队伍来说,支付方式的改革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真正要达成改革的目标,需要有大量的专家支撑。至今为止,医保政策专家、管理专家以及院内的临床、病安、收费医保统计等等各个方面的人员,能力也逐步提升,这支队伍也逐步形成。随着时间的推进,队伍就会快速扩大。

理念:DIP的认识来说,支付方式不是唯一的,非单一性的。改革目标是一致的,技术基础原理的相同性的,只不过位数有所差异。

因为开头的基础条件到后端分组以后结算支付非常接近和相似,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分组上面的差别。从复杂性来说,DIP更简单,更容易启动的付费方式,在DIP现在的医保支付方式里面,是一个可选项,也许更是一个优先项。

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无论是住院付费还是门诊付费,在总额预算的盘子下开展的。医保部门对总额预算,除了统筹区本身的基金盘子预算之外,过去都是单个机构的预算额度,今后逐步向区域预算发展,区域预算的好处远远大于单各机构的额定包干的好处。

即使做DIP、DIG都是按病种付费,长期住院的病种按照床日,有些特殊病例按项目付费,各种付费方式组合以后使得医保付费全覆盖。

二、技术特征

DIP技术特征有5的“一”路径:

1.一套数据信息库。根据各地的政策病案汇集整理之后形成信息数据库。某一个区开展付费方式改革,要收集相应的数据。

2.一个国家病种组合目录库(主目录、辅助目录)。

3.一套分值付费标准。病种确定完了以后,就要确定分值付费标准,病种分值的确定以及付费标准。

4.一套监管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套监管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监测监管以及评价,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改进。

5.一支专家队伍。

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DIP自身的特点即优势与不足,任何支付方式都是完美无缺,都有其不足的,需要其他的相应付费方式补充,以及针对性相关方式的跟进。

1.分组的逻辑。DIP根据真实祝愿病例,将每个诊断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分若干组,然后穷据所有诊断和治疗方式的组合。

2.分组的要素。DIP分组所需要的数据相对简单,主要是病例中主要诊断和主要操作的组合。在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使用上,DIP只使用了ICD—10编码的前4位,损失了部分疾病信息。

3.与单病种付费的区别。几乎所有的地方的单病种付费只是选择了一部分的病种,单病种的付费缺陷在于医疗机构对医保付费标准,定额标准高,他可能愿意选择这个诊断,如果不足的时候就出去了。就出现做一个单病种付费,这个单病减少或者消失奇怪的现象出现。按病种付费,病种粗细程度和原来的单病种差不多,因为全覆盖,除了少量的按床日和项目之外,其余都要应分尽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病例是逃无可逃的,都要纳入到某一个组里面。比起单病种付费原来出现的医疗机构的应对,空间就大大缩小了,应对方法就是别的应对方法,比方说组病高套这种手段等。.分值计算方法。DIP一般采用前3年的历史费用数据,按照1:2:7的比例计算各种病种加权次均费用,前三年分别按照10%、20%、70%,越靠近当前年份权重更大,与现实的费用水平接近。

5.医保管理。

结语:按照现在的工作节奏,以国家局最后的工作安排为准,今年会布置推进这项工作今后DIP分值付费应用在各地可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特点来说,更加尊重医疗服务复杂性、不确定性内在规律,同时配套相应的监管机制精准识别付费方式所存在的漏洞,探索出各方能够容易接受,也容易理解的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支付方式。

无论哪种支付方式,作为医保改革牛鼻子,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今后如何能够做实做细做精,让每一种支付方式能够扬长避短,无论是学界还是管理部门、基层部门操作者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