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评论:面对外部市场变化 国企如何打好“补链强链延链”组合拳?

原标题:评论丨面对外部市场变化,国企如何打好“补链强链延链”组合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年中视频座谈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着力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并强调突出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根据日前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成绩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央企率先推进复工复产,尽管效益略有收窄,但投资增速逐月加快,多项改革进展积极,在6月份当月实现收入和利润同步正增长。

上半年,央企在拓市场、抓生产、控成本、稳投资等方面打出的组合拳颇具功效。央企实现营业收入13.4万亿元、净利润438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8%和37.7%,但降幅均较1至5月有所收窄。其中,6月当月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双双转正。

这样的成绩与央企连月来力保产业链离不开关系。作为30多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和60多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国,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产品提供者,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波及到中国供给侧和总需求。根据联合国的商品贸易统计数,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得中国的汽车、机械、发动机、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进口面临一定的风险冲击。

央企把稳经营、稳供应链产业链、稳企业作为今年的重要工作任务。疫情期间,央企大力执行国家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政策,上半年累计降低全社会运行成本超过1200亿元,为全力帮助中小企业战疫情、缩成本、渡难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疫情期间,中国远洋充分发挥全产业链贯通优势,始终保持船队和全球航线服务不中断,力保中国外贸进出口运输和国际贸易物流“生命线”货流通畅,为中国上半年的进出口数据,也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国药集团为疫情防控生产出包括疫苗在内的硬核产品;中国移动推出5G赋能医疗产品;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进入5G+智慧企业建设新时代,建立智慧能源生态体系;航天科工打造中国首座灯塔气象观测站的“丝路海运”自动气象观测站,开创了港航气象服务的先河,等等。

上半年央企生产经营情况总体上好于预期,为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世界各国正常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运营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的央企,仍需继续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继续打造国有资本“钱生钱”门路。

首先,要全力保障产业链稳定。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看,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五个月有所收窄,且6月份进出口都实现了正增长;月度数据显示,自4月起出口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东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数据表明包括央企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力保全产业链稳定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然而,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不确定性,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加上国际上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情绪高涨,全球产业生态链正在加速重塑,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正在由“求同存异”向“求同排异”的方向加速发展,对产业链稳定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溢出影响。央企仍需打好“补链强链延链”组合拳,全力稳效益、稳增长,于变局中开辟新局。

其次,夯实制度基础,全力跑好“下半程”。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课题。2015年试点以来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2019年启动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已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牛鼻子”,牵一发动全身。

2020年以来,央企系列“硬核”改革举措接连落地,夯实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的制度基础。比如,国资委先后整合修订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规范有限合伙企业国有权益登记,强化央企参股经营投资管理,“双百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等多项操作指引,进一步扩大央企改革覆盖面。

在特殊的上半年里,央企等国有资本力保产业体系,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抵御住了疫情冲击,稳住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和经济生态。下半年,仍要因时因势谋划,抓住重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杨凡欣 编辑:洪晓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