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泸州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四川跨境电商」

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即将上线运行,届时,跨境电商企业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报送相关单证和资料,经平台统一收集、整理、分类和加密加签后发送给海关部门。至此,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线上公共服务平台、线下产业园区平台、国际综合物流平台三大平台基本完成框架建设。

一体协作,化繁为简提供综合服务

何谓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经济商务局跨境电商和商贸发展股股长王伟告诉记者,就是为跨境电商的上下游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平台。

通过平台,可以实现跨境电商企业、报关企业、物流企业与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我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有效推动我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

“简单来说,它就是监管部门、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一座“立交桥”,可以连接海关等监管系统,提供初核、整理、加密数据;连接服务机构,提供经企业授权的业务数据和信用信息;连接企业,提供接入、比对、反馈等综合服务。通过一系列标准化服务,帮助企业达到省时和省心的目的。”王伟说。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当然不是凭空一说,需要有足够的“硬实力”。

目前,泸州已聚合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水运临时开放口岸、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基地七大开放平台,在对外贸易、口岸通关、仓储物流等方面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服务体系,随着中欧班列(泸州号)的常态化开行,泸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通道将进一步拓宽。同时,泸州在金融、人才、政策等方面的配套也越来越完善。

王伟介绍,在实际运作中,平台将涵盖注册备案、申报通关、信息共享、政策扶持等八大模板功能,将重点满足保税备货进口、一般出口、B2B直接出口、B2B出口海外仓四种模式业务需求。

解决痛点,为跨境电商注入发展活力

众所周知,打造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少不了大投入,那么,为什么还要去实行这种新模式呢?

在跨境电商起步和成长阶段,各个企业自建申报系统和业务平台,会让企业承受繁琐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为使众多跨境电商企业能够轻装运营,川南临港片区“量身定做”的公共服务平台将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整合服务、多类型的渠道服务,从而形成整套“链式”服务。

此外,这种模式还能缓解当前跨境电商行业的诸多痛点。比如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物流信息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改善。

截至目前,川南临港片区累计跨境电商备案企业30余家,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4.28亿元,已落地“保税速配”进口消费新模式,已招引落地自行车生产及跨境电商出口项目等生产型企业,被省商务厅认定为“2021年跨境电商示范园区”。

新闻链接

2019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0年1月17日,泸州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8月5日,省政府印发《中国(泸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8月13日,成都关区纳入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范围,泸州可开展相关业务。

泸州全域按照“1 4 7”跨境电商空间进行布局。“1”即以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为核心;“4”即以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等为基础,建立4个跨境电商重点支撑产业园区;“7”即以泸州市三区四县为基础,建立7个跨境电商配套服务产业园区,形成以智能制造、现代医药、食品饮料等为重点,统筹协调、联动高效的特色园区布局。

力争到2025年,形成以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为核心、4个专业产业园区和7个区县产业园区为补充的“一区十一园”跨境电商发展格局,将泸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游跨境电商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先行区,将泸州建设成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地区的跨境电商节点城市。

同时,通过5年建设,力争实现备案企业超过100家、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10家、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发展目标,形成通关便利、监管高效、链条闭合、联动发展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建成服务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助力外向型经济繁荣的区域示范平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