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四个大字打一成语(四个大字打一成语有哪些)”,今天小编就四个大字打一成语(四个大字打一成语有哪些)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活在贵州小镇的一个普通农民,日常对话中脱口而出一个成语,竟引出了一个大案,他也成了被逮捕归案的重要人物。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一个人想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总是很难的,往往举手投足之间就会露出破绽,即使经过训练的人也有走神的时候,如果周围的人足够警惕,败露的可能性非常大。
1957年,国民党反动派高级特工郑蕴侠就因为说了一个四字成语,被群众识破,成为解放后落网的最后一名国民党将军。
郑蕴侠的身世可以说颇为显赫,不但父亲是早期同盟会的会员,他自己也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属于蒋介石嫡系,在步入军旅之前,他还曾在大学读过法律。
国民党反动派的用人方式向来都是任人唯亲,加上郑蕴侠无论从履历还是能力都堪称不可多得,这样的人才自然会被重用,郑蕴侠很快进入到了国民党的权力中枢,成为CC系的骨干成员。
在抗战时期,郑蕴侠曾积极地投入到一线战斗,惨烈的台儿庄战役上,他就曾在滕县保卫战中奋勇杀敌,虽然战斗极其惨烈,郑蕴侠还是幸运地活了下来。
然而日本人被打回老家之后,他的枪口对准了同为中华儿女的同胞。身为中统特务,自然要为主子卖命,1946年发生在重庆较场口的血案他就有参与,并且还是主要领导者之一。
新中国刚建立时,解放军势如破竹解放了重庆。当时郑蕴侠还参与组建了一支游击队,试图对给解放军制造麻烦,不过此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已经人心涣散,这个队伍还没维持多久就已土崩瓦解。
面对解放军的追击,郑蕴侠仓皇驾车逃往机场,谁成想汽车坏在了半路,由于错过了飞机起飞时间,他只能隐姓埋名,在坊间隐匿了起来。
随后的时间,他一直在我国西南地区徘徊,试图联系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功。有一次他跟人兑换逃亡所用的银圆,因为形迹可疑,被解放军战士逮了个正着。
郑蕴侠毕竟是训练有素的中统特工,他向解放军哭诉说自己只是一个倒腾木材的商客,在他花言巧语的伪装之下,竟然逃过了审查。
后来他还曾委身于一个榨菜厂,摇身一变成了工厂的一名小工。然而由于朝鲜战场上战事吃紧,出于在物资供应的考虑,解放军接管了榨菜厂,郑蕴侠看形势不对,又一次逃脱了解放军的追击。
郑蕴侠认为,四处游荡更会引起人的怀疑,于是他又一次改换身份,变身“刘正刚”,在贵州小城濯水镇潜伏蛰居,甚至还找了一个淳朴的山东女子,成了家,过起了小日子。
建国初期公私合营,郑蕴侠先后在公私合营的食堂和商店做会计,在他对外人的描述中,自己本是一个流浪谋生的货郎,认识几个字,懂些文墨。
然而在与同事的相处中,他曾不小心说了一个“不翼而飞”的四字成语。听到这个成语后,同事瞬间对他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毕竟一个只会打算盘,多少能认识几个字的账房伙计,怎么会说出这么文雅的词?
在新中国建立将近8年之后,会计“刘正刚”的真实身份终于被揭露,他就是国民党反动派中统的高级特工郑蕴侠。面对前来抓捕他的公安干警,他也只能长叹一声,束手就擒。
虽然郑蕴侠在国民党内任职时期对人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但由于认罪态度较好,法院秉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只对他判处了较长的有期徒刑,1975年大赦,郑蕴侠的名字也在其中。
此时的郑蕴侠思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后的时间,他不但进入了政协工作,还一直为改善两岸关系,实现祖国最终统一发挥着自己的力量。2009年郑蕴侠以102岁高龄离世时,甚至还心心念念想去重庆较场口向历史忏悔。